复旦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67857|回复: 1

[散文情殇 ] 商鞅的法治思想的重要性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7 11: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鞅的法治思想的重要性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煌煌华夏五千年,伟大历史人物灿若群星,商鞅便是其中耀眼的一颗,即使在现代看来依旧光彩夺目。商鞅法治思想可归纳为唯法、重轻、求速、治吏等四个方面,涉及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及法与政治、经济、道德,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商鞅的法治思想,其核心就是“缘法而治”,本文就商鞅法治思想的产生背景、具体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做一些讨论。
    I HAVE A DREAM-马丁路德金。而商鞅有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而且他造就了秦帝国,横扫宇内吞并六国,实现这一梦想的利器就是依法治国。
商鞅法治主要涉及五大方面内容:第一是其产生的背景,包括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社会条件;第二是法治思想的思想基础,包括其人性根源。第三是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第一是商鞅法治思想中的法的平等思想,第二是任法去私的公正思想,第三是民不从官的自治思想;第四是关于商鞅以法治官,商鞅对官吏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设计,包括官吏的选拔、考核、约束等都做出了详细考评规章制度;第五是关于为法置官的最早司法独立萌芽。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功伐不断,原有社会秩序遭到极大冲击,亟待建立新的稳定制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年少好刑名之学,有奇才,西入秦,以帝王之道说秦孝公,认为礼治,德治,人治都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不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并认为这些是六虱:日礼、乐;日《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认为这一切不能富国强兵,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直接导致焚书坑儒,只留下农耕渔桑医药书籍。对于中华文化是一次大的损害,并且后世王朝多以此为帝王之术,进行愚民政策。他认为争以为荣,莫以为辱,就是要激发人们都与功名利禄的欲望释放人们心中的这一猛兽<《商君书.靳令》
思想根源
     商鞅认为人性本恶,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民之有欲有恶也,欲有六淫,恶有四难。从六淫,国弱;行四难,兵强。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那么听从什么呢,商鞅的回答是法度。《商君书.说民》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商君书.算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法治思想。遂开始轰轰烈烈的变法。并对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后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循礼者未足多是也”遂出垦草令《商军书。更法》

     进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是权力法治的崇拜者,追随者制定者,和践行者,他认为治国有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并且务必分明而且遵守,不蔽之谓明,不欺之谓察有一定的公正性,也是我法律较早典范。以法刑赏论知、能、贤、不肖,不以私天下之利,为天下治天下,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这就是商鞅心中的法治社会或者说王者之道。<《商君书.修权》
   商鞅在秦国变法取得巨大的成功,最终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力量。在国家层面构建一个法治化的制度体系,一切国家活动和国家事务都在法的治理之下,努力在政府层面构架一个法治化的权力行使机制,一切政府行为和政府操作都在发的授权下进行;努力在社会层面构建一个法治化的氛围环境,一些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都在法的保障下,那么他是如何逐步实施的呢?

二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或者说依法治国的方略
无宿治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上壹而民平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商君书。垦令》具体措施:愚民政策,劝课农桑。进而提高赋税,再对商贾加以重税负,重刑罚,刚民不讼,惰民不游,费资不作,巧谀不生,军中无女子,再令不得贩运粮食,限制官员权力使人民安心农耕,
当然商鞅的出发点还是为封建帝王统治服务,并不是为人民群众--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也,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商君书。农战》
   二、刑名
   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圣人审权以操柄,审数以使民。数者,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故万乘失数而不危、臣主失术而不乱者,未之有也。今世主欲辟地治民而不审数,臣欲尽其事而不立术,故国有不服之民,主有不令之臣。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入使民尽力,则草不荒;出使民致死,则胜敌。胜故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夫刑者,所以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羞辱劳苦者,民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务也。故其国刑不可恶而爵禄不足务也,即说明必须使人民富强给人民利益,同时对于功名赏赐不要吝惜,才能让人民效忠《商君书.算地》
三、整顿吏治,缘法而治: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者有朴,必削。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不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使国家强大,教化人心春风化雨,泽润万物,在当时强国是有力的但是却不能仅仅因此治国,像我们现在讲的精神物质两手抓,严刑重赏,使民不惜力,进而以法度加以鞭笞,这就是其基本策略。认为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举力以成勇战,战以成知谋。《商君书.去强》

   四、确认财产私有权
    并对于侵占他人土地财产的奸邪之人进行惩罚。怯民使以刑必勇,民勇,国无敌者疆,疆必王。首先改革赋税制度,置郡县,废井田开阡陌,居五年,秦人富彊,法令严明,商鞅学过孙子兵法,对后代法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民效政令,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五、明法,颁布文法明白晓畅,为法律置官吏
明法: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二立木取信天下,用态度和精神来使百姓遵从。商鞅司法第三个特点是壹刑,即适用上平等,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那么商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上贤者以道相出也<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以义教则民纵,以利相加,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主张鲜明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商君书.开塞》
六、重农抑商
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市利之租必重,民之力尽在于地利,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重农抑商政策。《商君书.外内》,虽然确定了农业为国家安定的根本,却严重抑制商业发展进而抑制经济和生产力的改进。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所以后世蔡泽有言: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商鞅以刑赏为国家生存的命脉,权力、法律、信誉都是确保此命脉发挥功效的工具,法律只是其实现霸业的手段,体现了典型的功利主义思想。但是,同时商鞅已经看到了法律产生与权利保护的关系,看到了法律与人民的关系,看到了法律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些思想都是难能可贵的。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同时却也抑制了工商业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以至于生产力技术革新发展缓慢近明清后期近现代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超越。

    七、商鞅的军国主义梦想:
开而不塞,则短长;长而不攻,则有奸。塞而不开,则民浑;浑而不用,则力多;力多而不攻,则有奸虱。故抟力以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在于明法度愚民智,重刑赏,察事务<《商君书.壹言》
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秦朝对于市井械斗的刑罚是非常严苛的,而对于奖励军功是非常优厚,从对于三军的待遇和不得相见以及战略战术上也可以看出其铁血无情的一面,为秦朝训练出虎狼之师为统一六国扫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力量。<《商君书.战法>
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薮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商君书.徠民》所以他又是一个军国主义者,主张侵占他国,为保障供给,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是以秦军有百万虎狼扣关崤山函谷关,从线出土的兵马俑也可以看到昔日大秦帝国的雄风。
七、严刑峻法,
如何令人民服从并执行这也是问题的关键:商鞅的回答是严刑峻法,
1、厚爵禄,
    爵禄财货致士民,为赏罚之本,使必尽力以规其功无私德,度数已立,而法可修故教流成。也就是说仅仅有严刑峻法,厚赏刑名,规章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执行。靳令,则治不留;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以至于后来秦孝公死后,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鞅。商君逃亡至关下,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而喟然长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自己制定的政策却因此罹难不得不说是历史开了莫大的玩笑,同时也证明秦朝法度的严明《商君书.错法》
2、壹赏,壹刑,壹教。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
a壹刑
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初步体现出公平、公正理念,是后代司法制度体系的初步模型。

b壹教
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披坚执锐者践富贵之门。进而制定出这样的政策:杀人不为暴,赏人不为仁者,国法明也。圣人以功授官予爵,故贤者不忧;圣人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圣人治国也,审壹而已矣。由此大秦尚武之风日盛《商君书.赏刑》

c连坐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所以商鞅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在于称霸天下,战争不胜者即斩首,并在《境内》篇中详尽规定了军功奖励惩罚制度。因为变法之际血红的眼睛就逡巡六国垂涎三尺,所以后来苏洵在《六国论》中讲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怎么样驱使军队投入战斗仅仅靠严刑峻法,刑名爵利之术恐怕是不够的,所以他有出计策:使民乐战者王。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史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乡治之。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商君书.画策》严刑峻法之下,民虽有圣知,弗敢谋,重赏而民不敢争,行罚而民不敢怨,衣服有制,饮食有节,信奉不能独为非,而莫与人为非,挟勇力自恃得天下。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然而这把锋利双刃剑刺入六国咽喉之际也无情绞杀了秦帝国,同时为商鞅遭车裂和秦帝国二世败亡埋下伏笔,人民才是江山之本,社稷之福,即唐太宗李世民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吧。
d以法律为治国之本和准绳
不可以须臾忘于法,去言谈,任法而治矣。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者,不能相益,现代法治是保障,商鞅的法却是牢笼,<《商君书.慎法》
E设置专人颁布法令
如何令天下都知道法令呢?公孙鞅曰:为法令,置官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者,以为天下正,则奏天子。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谓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主法令之吏有迁徙物故,辄使学读法令所谓,为之程式,使日数而知法令之所谓;不中程,为法令以罪之。有敢剟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当然这里的官员是,这恐怕是最早的所谓普法吧。甚至专门设立法官,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东而西行也,其不几亦明矣。所以秦朝的法令严明,社会秩序看上去很美。
三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商鞅以法治国思想的精华是2300多年传统中国以法治国思想的最高成就。商鞅法治理论的价值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功利层面的分析,而更要注重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法治基本原则和法治精神的透视.商鞅在法的功能方面提出了"缘法而治"的理念,强调法的理论化、制度化和整顿吏治、富国强兵的作用;在法的原则方面则包含了法的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这些原则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后世影响
商鞅法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当代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传统法治资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法治思想,他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贡献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当前法治建设进程中依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对执法层面的不严格,以及监管方面不到位造成的权力寻租,法律构架还需完善,当然商鞅变法中的重刑、连坐和愚民等思想是与现代法治思想背道而驰,赵良之言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重利弃义等糟粕,则应加以分析批判应当摒弃。
    商鞅以法治国中的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最好方法,其法治思想体现了强国利民因循的原则;同时,商鞅提出并践行了法治是人人平等、法治高于权治、法治就是治官、法治就是利民爱民、法治就是法官独立、法治就是普法等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当代中国的法治应汲取商鞅法治思想的精华

   正如毛泽东所说: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127265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论坛 ( 渝ICP备17000839号-8 )

GMT+8, 2024-3-29 10:02 , Processed in 0.0584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